漫談中文輸入法 廖明德
資訊新時代的衝擊
自第一部電腦在人類的驚嘆聲中破殼而出以來,使得複雜的資料分析與棈確快速的計算問題得以迎刃而解,在各種科技領域裡,電腦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幫手,也因此,造就了本世紀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。
而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資訊的迅速獲取與運用是致勝的關鍵,尤其在工商社會裡競爭激烈的企業活動中,更是顯而易見。
更由於超容量的晶片發展,使得電腦的體積快速縮小,筆記型、掌上型電腦已漸成為電腦族的隨身伴侶,加上電腦與通信的整合,網際網路的盛行,聲色俱全的多媒體視訊電腦的發展,可預見的二十一世紀將是電腦全面進入生活化運用領域的新時代。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的開發等級,資訊產品的運用普及率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。
面對這樣一個全面資訊化時代的來臨,對於源遠流長的漢字象形文化的使用族群,可謂遭遇有史以來最鉅大的考驗,如果因應不善,漢字文化將在電腦化的洪流衝擊下迅速趨向沒落,更惶論二十一世紀是華人的世紀。
所幸有識之士於七○年代電腦傳入國內時,即意識到此一問題的嚴重性,喊出「電腦中文化、中文電腦化」的努力方向,並身體力行,以延續及開創中文在科技時代的新生命。
而「中文電腦化、電腦中文化」的重要課題,除了將電腦加諸可以顯示、列印等處理中文資料的能力之外,最關鍵的人機介面『中文輸入法』一直是中文電腦運用普及的障礙,此一問題若不善加解決,一切都是空談,試想當您面對電腦時,心中所想的訊息,或者眼睛所視的文稿,卻苦無方法來傳達給電腦,那麼這部電腦對您來說還有什麼意義呢?其結果只是給您帶來恐懼與挫折感。
有什麼辦法呢?有人會怪說:中國人不爭氣,讓歐美的拼音文字族群發明了電腦,鍵盤上只有曾經被我們視為蠻夷文化的「豆芽符號」,根本就沒考慮漢字的輸入問題。
其實平心而論,即使讓我們自己來發明電腦,難道就可以把數以萬計的中文字全部都放在鍵盤上嗎?那麼這個鍵盤會是多大的體積,會實用嗎?或者有人會說:可以用「先部首後筆劃」的傳統查字典的方式來作輸入,其實這也是行不通的,中國字單單部首就有三百多個,要用幾個鍵來安排,而每輸入一個字還要去算幾劃,豈不比寫字還慢。以人體工學來說,配合人類的雙手十指的按鍵控制,目前的鍵盤大體來說是適當的,從一個熟練的操作者可以完全不必看鍵盤來進行「盲打」,可以得到證明。
那麼該怎麼辦呢?是不是我們的中文字真的不適合用在電腦上?一向以為中文字是藝術與文化極品自許的我們,怎麼經得起這種挫折,我們該何去何從?
回首來時路
事實上在七○年代以來,確實有人據此認為,中文字不適合電腦的運用,而主張全面西化教學,以順應科技洪流的衝擊,以挽中華子民不被時代的巨輪淘汰。
這種過度的反應如今看來雖是笑話,而在當時卻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,因為早期的電腦使用者,大多是不懂注音符號的老前輩,無法用注音來輸入,而且注音的重複字太多,跟英文的直接依字母輸入效率上差異太大,在這些前輩們的眼裡看來,即使會注音,用它來輸入也是蹩腳的方案,在深沈的挫折之餘,無怪忽當時會有人憂心的提出這種解決的「偏方」。
所幸仍有許多熱衷「電腦中文化」的前輩們,為了讓中文在電腦的領域裡開創新生命,相繼投入研究,以尋求解決的方案,大家有一股強烈的責任感與信念,那就是「一定要解決,而且一定有辦法解決」,為了中文能順應電腦化的洪流,薪火得以再傳承而全力以赴。
以我所認識的三角輸入法發明人黃克東先生,倉頡輸入法發明人朱邦復先生,首尾號碼的發明人陳順齊先生,及中易輸入法的發明人戚桐欣先生,嘸蝦米輸入法發明人劉重次先生,以及大易輸入法的發明人王贊傑先生,金蟬輸入法的發明人陳進益先生,王碼輸入法的發明人王堯世先生,華象輸入法的發明人陳華偉先生等,還有好多位先生恕我無法一一介紹,這些發明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,那就「願為中文電腦化全力以赴」,這些同好們投入寶貴的時光,致力於不太可能有現實利益的輸入法研究,精神實在值得敬佩,雖然互相之間難免有文人相輕的門戶之見,但因為「只有研究輸入法的人最瞭解其中甘苦」,大家也都互相肯定對方的努力。
雖然各種輸入法因為設計理念的不同,使用者層面的不同,推廣的方式以及進入市場的時機不同,而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不同。但其為中文電腦化所付出的心力都應該獲得肯定。例如陳舜齊先生研究中文字數碼化已三十年,雖然一直到他辭世時,仍未被實際運用在電腦上而抱憾以終,但他為中華文化所作的努力應獲得肯定,我真希望未來有機會寫一本中文輸入法發展史,將這些前輩同好們的心路歷程,介紹給中文電腦的使用者,讓大家認識他們,懷念他們。
然而努力至今,中文輸入的瓶頸已經解決了嗎?身為輸入法研究者之一,我願肯定的來回答這個問題,「技術上已經解決了,剩下來的是教育上必需如何配合的問題」。我這樣說,並不是認定輸入法的發展,已經達到最理想的境界了,我們也希望還有更好的方法面世,來造福國人,不過以中文字的複雜性,要同時達到真正的「易學」、「快速」、「不易忘」三個指標確實不容易,目前有幾種輸入法,已經算相當不錯了,使用者應該不再猶豫,選定適合自己的方法,認真的學習及運用。
語音、手寫輸入法的問世
曾經有人這麼對我說:學什麼輸入法嗎,語音輸入法和手寫輸入法都商品化了,對著電腦講話誰不會,或者用筆在電腦觸控式面版上書寫不就結了,幹嘛這麼麻煩?
對於語音輸入法,牽涉到「人工智慧」的領域,相當複雜,仍有相當多的瓶頸待突破,目前市面上並沒有成熟的產品。
對一個剛接觸電腦的人來說,手寫也許是最容易的,因為它不必學習,您只要會寫字就行了,雖然有時您寫的字電腦會辨識錯誤,但對於不會輸入的人,總是一個解決輸入的方法。
當然您必需接受它的瓶頸,那就是在手寫數位板上寫字,一分鐘大約十個字左右。
注音與智慧型輸入法
也有人會說:注音輸入法也不必學習,只要知道「ㄅㄆㄇㄈ」等音在鍵盤上的對應鍵位就行了,反正電腦上都會有注音輸入法。
注音輸入法最大的問題是同音字太多,幾乎每個字都要在一堆重複字裡去挑選,輸入當然沒有效率了,這就是為什麼注音打了好幾年,一分鐘還是二三十個字,就是快不起來。
為了解決同音字太多的問題,於是廠商就推出所謂智慧型的注音輸入法,企圖減少選字的機會,而由於電腦到目前還是個沒有理解能力的死機器,辨識同音字的正確率仍是瓶頸,因此輸入錯誤一直是個困擾使用者的問題,也因此造成速度無法有效的提昇。
跑車與牛車
讓我們簡單的作個事實的比較,有一位新民工商的學生洪秀權同學,以行列輸入法,參加中文輸入技能競賽,每分鐘輸入達到二百一十五個字,其他大易、嘸蝦米等字根式輸入法,也都有非常好的成績,而用注音輸入法參加檢定的人,幾乎很少人能夠通過每分鐘三十個字的「頒發證書最低速度要求」,相形之下,其效率不辯自明。
再回頭看手寫輸入法,為什麼它一分鐘會只有十個字,而行列輸入法卻可以達到每分鐘兩百多個字呢,原因是手寫是手握著筆,只有一個接觸點,一筆一劃的寫,而行列輸入法是十個指頭一齊動作,在鍵盤上跳躍彈奏,而且是按一個鍵就寫完一個「字根」,它是一塊一塊的寫,按一下就完成一個字的一半或三分之一,最少也完成四分之一,因為再怎麼複雜的字,最多也只要按四個鍵就成了,您剛下筆,人家一個字早就跳出來了,當然會差這麼多。
也許有人說,反正我用電腦的機會不多,慢就慢嘛,有什麼關係。這就要看說這句話的人是幾歲了,如果是六十歲以上的人,那就算了,我們不必多說,如果不到六十歲,那麼這種說法就有待商榷了,想想看,隨著電腦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,筆記型、掌上形電腦將會人手一機,不只在辦公室裡,在任何地方,手提包裡取出來的將不是紙和筆,而是一部袖珍型又功能強大的電腦。因此中文輸入的速度將直接關係到工作績效,同樣一篇文章、報告、或計劃書等,人家早就交卷了,您還作不到三分之一,效率永遠比不上人家。您真的願意忍受一輩子的「牛步化」,而不願意花幾天時間,熟練一種快速的輸入方法嗎?
其實跟我學習中文輸入法的人裡面,許多是超過五十歲以上的朋友,各位不要覺得奇怪,幾乎所有的公家機關或民間企業,都在進行全面電腦化,如果不會操作電腦,恐怕將遭受被淘汰的命運,這些老先生老太太們不會注音,倉頡又學不來,聽說該單位有舉辦行列輸入法的課程,就欣然參加。也有幾位是已退休超過六十歲的老先生、老太太們來學習。問他們為什麼年紀這麼大了,還要學輸入法,他們會這樣告訴您:活到老學到老嘛,退休了也要寫一些東西,用電腦來寫作比較有效率,方便修改,印出來漂漂亮亮的。您聽聽看,我們能不學嗎?
花幾天學習受益終身
朋友們,資訊時代已來臨了,我們與電腦相伴的時間將越來越多,請算一算,如果您現在下定決心,學習快速的中文輸入法,每天將至少使您的工作提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完成,那麼您這一生將會多出一兩年以上的時間好運用。為什麼您可以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來學習認字、寫字,而不願意花幾天時間,來學習快速在電腦鍵盤上寫字的中文輸入法,寧可一輩子「牛步化」?就像只要花幾天時間來練習開車,就可以終身享受奔馳的快感,何樂而不為?學開車還會有危險,而學習快速的中文輸入法,是有益無害的,為與不為就存在您的一念之間。
且讓我再提醒您一次,如何運用一套較好的輸入的方法,把我們腦海裡想的字,或者眼睛看到的字,輸入電腦儲存,進而編排列印,或者透過電訊傳輸,傳達給遠方的朋友,對您來說,將是一個無可避免的事,因為如果您不會,或是很「牛步化」的完成,您將不能適應「資訊時代」快節奏的效率要求,而影響您個人的成就,甚至無形中,不知不覺的浪費掉兩年以上的生命在敲擊鍵盤上。不要以為我危言聳聽,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,內部文件都以電子文件傳遞,您有任何事要聯繫,例如工作計劃、工作報告、企劃案、會議通知、時間表溝通‥‥等等,都是在螢幕上來傳遞訊息,您總不能用注音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敲,人家五分鐘就解決的事,而您半個小時還在那邊磨姑吧,您想老板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您?
學習一種快而實用的輸入方法,是必要而且刻不容緩的,您說是嗎?
回上層
回主目錄